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等;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以及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下游主要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安装商以及终端用户等。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功率位居全球第一,为43.44GW,同比增长约22%,2016-2021年储能累计装机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其中,抽水蓄能装机功率37.57GW,占比86.5%;电化学储能装机功率5117.1MW,占比11.8%。新增储能装机7.4GW,其中,抽水蓄能装机功率5262MW,占比71.1%;电化学储能装机功率1844.6MW,占比24.9%,较2020年的9.2%增幅较大。新增储能项目146个,其中抽水蓄能项目个数5个,电化学储能项目个数131个,在电化学储能项目中,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120个,电化学储能市场份额增长明显。
其中,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371万千瓦,同比增幅为139%。截至5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2789万千瓦,同比增长24%。而随着光伏市场的火热,对于储能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随着政策的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以及电网的峰谷差,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避免可再生能源利用对电网的影响,平衡电网的峰谷差,储能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网络与物联网之间的信息设施连接和深度集成,以及对能源系统运行状态的数字感知和数字控制已经开始应用。一个完整的智能能源系统至少应该包括感知层和管理层。“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在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并逐步形成智能能源的发展趋势。归根结底,智能能源的研究主要在于感知层面和管理层面对传统能源网络的开发、整合和推广。
伏锂码云平台以数字孪生为依托,结合GIS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和智能应用等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对电站统一进行远程集中监控及智能化分析,对储能室功率、状态、运维环境、容量、充电、故障情况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实现智慧储能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储能管理以及故障预警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储能室的全面感知和预测,跟踪并辨别出存在隐患的设备,及时发出通知,减少收益损失,杜绝安全隐患,给储能行业带来更大价值提升,降本增效,有效助力运营决策。